英皇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> 【正文完结】
    第 151 章

    清世宗胤祉一生从未出过海, 但却被后世之人称之为航海家,因为华夏从这位开始一改之前闭关锁国的政策,开启了航海大时代, 成为海上强国。

    世宗一生传奇, 研究近代史,总是要从这位开始, 他不只是一位航海家,还是一位改革家。

    世宗出生于紫禁城钟粹宫,生母荣妃曾是康熙皇帝的宠妃, 但是在世宗出生时,荣妃已经渐渐不得宠了,但康熙皇帝对这个排行第三位的儿子甚是喜爱。

    康熙皇帝晚年写回忆录,曾不止一次的在回忆录中提及幼时的世宗, 世宗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聪颖, 但却十分懒散,用功最少, 可功课并不落于人后。

    康熙皇帝不希望皇子娇生惯养,相反, 他希望皇子能够吃苦耐劳, 那时候康熙皇帝虽然倚重的是嫡皇子, 但对其他皇子的要求也很严格,在察觉到世宗读书偷懒后,康熙皇帝为此和这个儿子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, 父子二人终以康熙皇帝获胜。

    从史料记载和康熙皇帝亲自写的回忆录中不难看出,在康熙皇帝的三十多个儿子中, 世宗是他尤为喜欢的, 在很多年里都仅次于被立为太子的嫡皇子, 而世宗也很爱父亲。

    回忆录中,康熙皇帝回忆了他在草原病重时,世宗日夜兼程过去探望,三天两夜不曾停歇,滴水未进,世宗因此病倒,不得不和康熙皇帝一同养病。

    在其他庶皇子都还没被封爵的时候,世宗就被封为了铁帽子亲王,后来世宗的生母又被康熙皇帝封为贵妃。

    德州之变和太和殿之变在康熙皇帝的回忆录中被一笔带过,但这两场政变却成就了世宗。

    德州之变,嫡皇子的太子之位被废,太和殿之变,康熙皇帝病重,三个月不能临朝,只能由世宗监国,朝中大臣、皇室宗亲有很多都折损在了这场政变里,朝中空出了多个位置,为世宗收揽朝政准备了条件。

    史学家普遍认为,在太和殿之变后,当时还是诚亲王的世宗就已经成为了国家直接的控制者。

    太和殿之变后,世宗便开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,公办小学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并实施的。

    太和殿之变十个月后,世宗被立为太子,完成了从亲王到太子的转变,在这之后,世宗皇帝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,

    无论是公办小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,还是改革科举制,无论是大清女子联合会的出现,还是女官出现在朝堂上,无论是奴籍、贱籍的废除,还是八旗月俸的取消,无论是华夏大航海时代的开启,还是对民族大家庭的重新定义……

    这些在封建王朝发展到极致时几乎完全不可能出现的事情,全都是在世宗做太子时完成的。

    世宗在康熙四十二年被立为太子,到了康熙七十二年,已经八十岁的康熙皇帝驾崩,而执掌了国家三十年的世宗才自此由太子变成皇帝。

    康熙皇帝在位七十二年,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,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

    与之相反,世宗做了三十年的太子,一直到五十六岁才登基为帝,只做了一年的皇帝,五十七岁这一年便退位给了高宗,成为大清的第一位太上皇。

    康熙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而世宗则是最长寿的皇帝,一直活到九十一岁。

    康熙皇帝曾不止一次的在回忆录中说到世宗懒散,而这一点在世宗退位后也得到了验证。

    退位后的世宗皇帝不理朝政,也没有办到畅春园去住,而是开始了在大清长达十几年的游历。

    世宗做太子的时候,常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,但是在退位后,就没有世宗的文章留下了,世宗既没有像康熙皇帝那样写回忆录,也没有像文人游历时那般写游记。

    史学家只能从当时各地的报纸上凑出世宗这十几年的游历范围,世宗做太子时被戏称为‘抄家太子’,退位后也延续了他对贪官、昏官的厌恶,又被百姓们戏称为‘大清第一御史’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胤祉万万没想到自己到五十七岁这一年才迎来退休,论有一个死活不可挪位的皇阿玛是如何让他被迫延迟退休的。

    皇阿玛不退位,他自然也不能逼着皇阿玛退位,而做皇帝和做太子的区别便是,皇帝可以自由决定退休时间,而太子不能。

    他做了整整三十年的太子,登基后还得用一年的时间来稳定人心,给儿子适应和准备的时间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熬过这一年,弘晴早就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,他这个做阿玛的总算是可以退休了!

    在退位之前,胤祉发了自己的最后一条政令——除明黄色外,大清百姓服饰发型自由。

    然后便带头剪了辫子,不等宗室里的那些人来念叨他,他就自己先溜了。

    他可不会像皇阿玛一样,三十年都留在京城,趁着身子骨还健硕,当然要到处旅旅游了,虽说六十岁以下去景点需要花钱,可他不是差那点钱的人。

    三十年前,坐车是件辛苦事儿,马车颠来颠去,时间久了说不定都能把人颠出脑震荡来。

    但三十年后,水泥路已经修遍全国,路平了,马车也升级了,在橡胶和弹簧出现后,马车已经经过了好几次的更新换代,颠簸感被大大降低。

    胤祉旅游,半年在外,半年在家,朝政那边他已经完全放手了,不打算多管,但额娘和儿子、女儿都在京城,他和福晋也不能一直都在外面飘着,时间对半分。

    一开始倒还好,他退休了,兄弟们都没退,包括大哥在内,都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。

    可他退休一年后,大哥也退了,和大嫂一起加入了他的出游队伍。

    紧跟着是老五,老五之后老七、老九、老十和十一也相继退休,硬生生组成了一个旅游团。

    他退休十年后,老四才终于致仕,老八夫妻俩俨然都有老四的架势,到了年纪也不愿意退,弘晴这小子自然乐意不放人。

    这两口子一个在礼部负责推动高等教育,另一个作为礼部的第一位女官员,这些年来始终都致力于解决女童失学问题,可谓是朝廷的两员大将。

    他们这个大家庭里,老四带头卷,老八夫妻俩是较着劲儿内卷,后头十三颇有老四的风范,十四又是个不肯认输的,既跟老四别苗头,又跟十三较着劲,硬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个劳模。

    老年旅游团迟迟等不到老八夫妻俩,反倒是先等到了海外归来的二哥,这也是胤祉最后一次和兄弟们一起旅游,他们一路往北去了草原,在热河行宫住了小半个月才回京。

    🔒第 152 章

    太和殿之变虽然失败了, 但在那之后的一两年里,废太子都没有后悔,他败了, 可皇阿玛也输了, 他败得痛快。

    可一两年之后,他才慢慢觉得后悔。

    他的后半生只能被囚禁在湖中心的这处宅院里了, 他曾经举刀谋反,皇阿玛是不会原谅他的,也不会放了他。

    他是自作自受, 可几个孩子跟着他被关在这个地方,就太让人心疼了。

    如果说,之前举兵谋反靠的是一腔孤勇,他其实并没有想杀皇阿玛, 只是要把皇阿玛赶下那个位置而已, 那么现在他是真的盼着皇阿玛可以早日归西。

    皇阿玛高坐在皇位上,他的孩子就要一直被圈禁在这里, 可假如老三登基,即便不放他, 也会放他的孩子一马, 哪怕是贬为庶人, 不做宗室呢,也总好过被圈禁在这里。

    日子过得越久,他就越后悔, 若是没有太和殿之变,那也就是他一个人被圈禁, 皇阿玛对孩子们尤其是弘皙, 还是会留有余地的。

    康熙四十五年春, 废太子病了,原本只是轻微的风寒,可他不想医治,或许他死了,就能放他的孩子们离开这儿了。

    小病拖成大病,拖到已是太子的老三都来看他了。

    “我这般活着还不如死了,老三你就别劝我了,若是可怜你二哥,那就看顾我女儿几分,她是最无辜的。”

    他的嫡长女,没跟着他过几年的好日子,等到他死了,女儿的处境也比儿子要艰难。

    “二哥你可不光有女儿,还有儿子,有福晋、侧福晋、格格,大清没有你的立足之地,二哥可曾想过出海?”

    “出海?去西洋吗?”废太子无意识攥紧了手中的被角,将他流放到海外去?

    虽说是夷族之地,可起码能有自由身,他是解脱了,可儿女妻妾呢,也愿意到那荒蛮之地吗。

    “西洋人画的坤舆全图,二哥以前也是见过的,这世界大的很,大清之外的世界还很广阔。我们去年已经组织过一次远航出海了,船手们都有了经验,安全方面也有所增强。”

    “二哥如果愿意,可以换个地方开始新的生活,朝廷也需要在必要的国家或港口驻扎自己人,二哥不妨出一趟远差。”

    那就不能算是流放了,倒成了大清的使臣,背靠国家,即便是在蛮夷之地,日子也不会很难过。

    胤祉给二哥的选择不止这一项。

    “大清太平,但外面不太平的地方多着呢,二哥若是还能提起精神建功立业,我也愿意提供支持,将来大清也就能在海外有一个帮手了。”

    二哥不愿意受制于人,那就打下一片无主之地出来,哪怕小了点也能自己当家作主,做大清的藩属国,自然就能得到大清的庇佑。

    废太子撑着身体坐起来:“三弟可别是同我说笑?我若还有精神出去建功立业,大清能给我什么?”

    “太和殿之变后还愿意跟着你的人都可以走,大清可以给你提供一门火炮,五十把枪,两百刀剑,外加五千两银子,可以用船队送你们出海,要在哪儿留下你可以在路上慢慢考察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儿女妻妾可以先留在大清,等你过得安稳了,再给你送去,或者等你在外头呆腻了,再把你接回国,有功绩就可以抵扣过往犯过的罪,若是二哥你倒霉到寸功未建,那大清也有你的一碗饭吃。”

    只是如果真的寸功未建,回来怕是要继续圈禁了,毕竟是谋反的大罪。

    能有再搏一次的机会,废太子自然不会放弃,他没有选择代表大清驻守在海外之地,而是选择了后面一条更艰难的路。

    康熙四十五年六月,废太子带着四百余人远渡重洋,他的儿女妻妾在三年后被接了过去。

    占领的地盘不算大,只有一州大小,只是位置尤为的好,拥有港口,再加上他是华夏人,与华夏航队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,所以很是富庶。

    为了不重蹈他和皇阿玛的覆辙,在领地安稳后,他便慢慢把手中的权力移交给孩子。

    他的孩子少,不像皇阿玛那么多,而且从一开始培养就是有针对性的,弘皙接手他的位置和军队,弘晋接过商队和铺子,他在各地的庄园则是交给了女儿。

    因为多次帮过来自于大清的船队,把位置让给儿女时,他就已经获得了在大清的自由身,功过相抵,他重回大清也不会再被圈禁起来了,可以作为良民自由的行走在那片土地上。

    只是在很多年里他都没有回去,收到皇阿玛驾崩的消息,他也没有回去祭拜。

    一直到他直觉自己只有一两年可活了,才有了回家的想法,落叶归根,死也要死在那片土地上。

    多年未归,大清都变得他快要不认识了,像他这样留着辫子头的倒成了少数,他从前还以为船队上的人都是为了入乡随俗,所以才有那么多剪了头的,没想到大清都没多少留辫子的人了,尤其是年轻人。

    有像汉人那样留头束发的,也有梳着西洋人发型的,还有留着所谓‘寸头’的,可能是因为方便,年轻人里居然留寸头的最多。

    大清的变化就像人们的发型一样大,原本昂贵的玻璃成了最最寻常的物件,被百姓镶嵌在窗户上,点明不用蜡烛,用的是会发光的灯泡,夏日燥热也不是只用冰块避暑了,有了风扇,就连他们去草原游玩,都不需要坐马车了,可以直接坐火车……

    能够瞧见这样的国家,他不后悔谋划太和殿之变了,但他后悔没有在皇阿玛走之前回来,也好让他和皇阿玛好好聊一聊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盛世面前,皇阿玛这个曾经被读书人鼓吹为千古一帝的皇帝,输的太彻底了。